云浮:四大战略谋划大西关崛起

2014-08-03 00:08:10 作者: 所属分类:罗定动态 阅读:2335 评论:0



标签:

    绿色之城云浮。陈清浩 摄
    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将成产业升级的主引擎。陈清浩 摄

 

当清晨的第一缕晨曦初绽,云浮市笔直宽敞的世纪大道两旁,近千只红艳艳的中国结路灯,在四周繁花点缀的绿化带的映衬之下分外夺目。

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云浮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18年。18年间,云浮以她独有的发展特色,奏响“主业突出、生活富足、生态优良、民风淳朴”的“四重奏”。

金秋时节,穿行于云浮城乡,随时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嬗变。诚信、包容、实干的云浮人,正在通过实施“集聚带动、转型拉动、创新驱动、统筹推动”等四大战略,谋划广东大西关的跨越赶超、科学崛起……

时空之变▶▷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

从地理位置上看,云浮东接珠三角,西靠桂东南,北连西江,是连接粤港澳和沟通大西南的之地。市区距广州仅仅140公里,水路距香港170海里,理应占尽发展的天时地利。然而,建市之初的云浮,东接不便,西靠不畅,山水阻隔。交通条件的滞后,让云浮的区位优势化于无形,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遇。

2007年以来,云浮把改善交通条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事来抓,为加快构筑起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对内交通“大循环”,对外交通“大通畅”,前瞻性地提出7条高速公路、3个码头、3个物流园区、3条铁路、1段黄金水道的交通的宏伟蓝图,推进17项交通项目建设。

一场交通大会战迅速展开。全市先后投入交通建设资金达209亿元,为云浮此前13年累计投入的3倍。目前,广昆高速云浮段、云浮新港等已建成投入使用,云岑高速、阳罗高速、南广高铁正加快建设,县乡公路、村道、农村客运站场的升级改造快速推进,初步构建起融入珠三角发展的交通网络,大大缩短了云浮至珠三角核心经济圈的时空距离,彻底改善云浮的区位环境,迅速使云浮从“发展边缘地”变成“投资热土”。产业之变▶▷以四大园区推动转型升级

一说起电池,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广州的“虎头牌”。但是,谁会料想到,目前广东市场80%以上的电池来自山区县郁南呢。从“广州制造”到“云浮制造”,郁南人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使原来技术含量低,高端市场不占主导地位的“云浮制造”转向技术含量高,高端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云浮智造”,成为“广东省云浮郁南电池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郁南人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通过转型升级,郁南的电池生产经营走向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方向。

郁南的电池,只是日益庞大的云浮产业方阵的一部分。截至今年7月,云浮制造业企业增加至580家,总产值逾500亿元。

云浮人深知,产业集聚区既是新的经济增长极,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高地。为避免重走“镇镇开发”老路,云浮统筹建设4个省级园区(基地),明确4个园区的主导产业,并排出一批能代表转型升级方向的项目盯牢不放。

目前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机械制造、汽车配件、新型建材和健康产业等已成业态;顺德(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电子轻工、金属制品等产业加快集聚;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的水泥、硫化工、石材、港口物流产业已成规模;云浮(罗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五金、化工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现在的云浮,云城石材产业开始扬优成势,罗定云安“水泥航母”逐步形成,新兴不锈钢制品“名扬中外”。这座城市正在成为珠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

城市之变▶▷新城开发强度不超过17%

近五年来,云浮着力引进了高星级酒店、高档次房地产、大型购物广场、名牌名店等城市型经济项目151个。随着中心城区三河洲花园、城市花园、兴业广场、金凯莱商务酒店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碧桂园、恒大城和家乐福购物广场等项目进驻,城区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云浮还以南山森林公园城区慢行绿道为起点,打造了五个县(市、区)相连的“金道”、“禅道”、“福道”、“同道”、“文道”生态文化旅游慢行系统,贯穿各自然景观点、人文景观点、森林生态旅游点、观光农林业点、生态农业点以及和谐宜居示范村。

在云浮老城区的东北方向,以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的西江新城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遵循生态、绿色、智慧的理念,西江新城80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有一半都是水体、绿地和山岭,开发强度不超17%。未来10年,西江新城将着力培育发展低碳、健康、休闲、养生、养老等幸福导向型产业,承接约30-40万转移人口,从而成为引领云浮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核心枢纽。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绿城、幸福新城将在“大西关”悄然崛起。

案例

西江新城再造

一个新云浮

从云浮市城区东北角的光明大酒店出发,驱车沿河杨公路前行大约20多分钟,穿过山岭与农田,一片初具规模的工业区出现在眼前,这里便是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

为了赋予新城区足够的发展动力,云浮市委、市政府选择了一条“园城融合”、“产城互动”的道路,以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为基础开发建设西江新城。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林荣桂介绍说,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是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目前园区内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和医药产业已成业态,一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高端产业集聚人才,为新城聚拢人气。

按照设想,西江新城的面积将达到80平方公里,未来十年预计承接人口转移40至50万。云浮市委、市政府都将搬迁到这里,形成新的行政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已在这里设立校区,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并将建成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的教学体系。碧桂园、远大等多个发展商已进驻新城,将开发多个大型居住项目。建设中的南广高速铁路也会从这里经过,并在新城南部设立云浮站。“除了河杨公路外,我们马上还要建一条新城快线与老城区相连,并通过大桥跨国西江,通到肇庆。这条路修成后,从老城区到西江新城只要十分钟。”林荣桂说,随着汕湛高速(云浮段)、广云轻轨的建设,加上河杨公路、新城快线、西江黄金水道,云浮西江新城将形成“井字型”的交通骨架,帮助云浮全面融入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

在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办公楼的展示大厅,有一幅巨大的西江新城建设规划图,一个沿着西江南岸,以西江新城为核心向周边辐射,通过新旧互补、产城互动的未来云浮赫然眼前。

13年经历产业“三级跳”

感同身受话变化

在云浮石材加工机械行业打拼了13年的陈思扬,去年被同行推举为云城区机械设备商会会长。由他创办的云浮市科特机械有限公司,是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骨干企业,其生产的自动化石材加工机械,除在国内销售外,还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地区。他却告诉记者,自己进入这个行业,纯属“偶然”。

陈思扬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云浮石材企业使用的切割机、仿形机这些自动化机械,绝大部分需要从香港、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进口,一旦使用中出现问题,维修十分不方便。当时在国营工厂做技术工作的陈思杨,也有几个朋友在云浮作石材生意,偶尔被叫去帮忙修理这些“洋玩意”。一来二去,陈思扬渐渐在石材圈有了名气,来找他求助的石材企业越来越多,陈思扬也萌生了办机械厂的念头。1999年,他下海创办了科特。

陈思扬回忆说,当时云浮只有两家国营机械厂可以生产一些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石材加工机械,在这两家厂所在的城西客运站附近,一些小型的私人工厂也逐渐聚集起来。“当时技术水平都不算太高,规模小,环境也不好,一年产值也就几十万。”陈思扬说,

到2002年,由于云城城西小机械厂越来越多,造成周边地区脏、乱、差,云城区政府、云城街道办事处在城北规划建设了石材机械商贸城。相比城西,这里每家工厂的厂房面积从几十平方米扩大到几百平方米,产值也达到了数百万元。规模扩大后,包括科特在内的许多企业都开始进行技术引进和研发,能够生产一些具有较高自动化水平的机械了。

2008年,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始大规模对外招商,园区管委会找到了陈思扬,希望他能把企业搬到工业园里面来。“老实说当时有些顾虑,主要是觉得离城区太远,运输太不方便。”陈思扬说,当时从老城区到这里只有小路,有人数过要拐八十多个弯,来一趟需要将近一个小时。但是,工业园优越的用地条件,最终吸引了他。

陈思扬告诉记者,工业园可以给工厂提供大量用地,而且价格优惠,这让他看到了企业升级的巨大机遇。

搬到工业园后,科特的厂区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米,不仅可以撬动充足的资金投入研发,而且一些以前没有足够空间制造的大型机械,现在也可以生产了。随着河杨公路等交通干线的逐步完善,陈思扬以前最担心的运输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多家规模较大的石材机械企业陆续搬入了工业园,产能得到大幅提升。

陈思扬有些遗憾地告诉记者,以前由于规模上不去,云浮机械企业在本地的市场占有率只有30%,石材企业只好去佛山、福建甚至上海购买机器。“不过我相信,只需要两三年,我们本地企业的占有率可以上升到百分之六七十。到时候,与此息息相关的云浮石材生产企业的成本也可以下降很多。”

» 郑重声明:本文由西关大少发布,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泷洲生活西关大少共有,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目前有 0 条留言 其中:访客:0 条, 博主:0 条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